# 社會現象

從英皇室童裝到日女生校服,《美少女戰士》化身潮流符號,日本水手服的前世今生

日本首代「啃老族」已開始孤獨離世,搣光雙親遺產意味生命盡頭

動畫《Chiikawa》隱藏黑暗議題?工作過度勞累,會變成可怕怪物「奇美拉」

再看 Edward Hopper 筆下孤獨,「實體社交」需求減少,尋獨處新定義

老舍:我們懷疑一切,只是不疑心人人事事都說謊這件事。

漢娜 · 鄂蘭:人類最大邪惡,只知盲從不反思。

交友 App 全盛時期已過去?愛情是不斷錯過眼前最好的人

夜貓子 VS 晨型人誰有更好認知力?海明威寫「現代失眠」是對孤獨的恐懼

2050 西班牙人平均壽命竟比丹麥長,收入必定跟壽命成正比?

Sam Smith 無懼羞辱展現真我,請歸還脂肪應有正義

蕭紅: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,是因為我是一個女人。

MBTI 性格測試讓人圍爐取暖,依賴外界指標定義自我

西班牙女生獨有生理假福利:月經是生育標誌

馬克思:早晨打獵,下午釣魚,晚上養牛, 吃完晚飯後討論哲學。

獨立書店買少見少?思想流動才是書店真正意義

「集體中邪」是對資本主義的另類反抗?鬧鬼成人類學家考察主題

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》《三五成群》成年人渴望穩定 青年卻活在惶恐

「學校用來讀書,不是用來搵錢。」

Z 世代愛情觀,蛙化現象成為性單戀表現

澳洲將立法推行員工「斷線權」,放工後可以無視老闆電話訊息

近兩成半港青陷嚴重抑鬱,因為港人太悲觀?

劉俊謙專訪:小曉.孤獨.異鄉人

香港 90 年代牛奶種菌案,龐氏騙局見盡人性

《魷魚遊戲》與《上流寄生族》相互相連,當人被逼至絕境,善惡仍能被如常判定嗎?

《旺卡》原著白人至上視角下的隆巴小矮人,反映英國勞工歷史變化,剪不斷理還亂

反思香港精英主義和比較文化,一句最普通的傾談和擁抱,卻仍窩心

余香凝專訪:白日之下不見光,仍要抓緊對錯界線好好生活

改編 SARS 和平醫院封鎖事件,提醒我們要站在每個人的立場思考

片中重複一句「變成負累」,邊緣社群要如何活著?

網紅 PinkyDoll 詭異直播月收 10 萬美元

整容潮流變成「網紅臉」效應,容貌焦慮足以摧毀整個人生

倫常凶案後續,看公屋靈異事件相傳文化

顛覆、宣洩、重複:從當代傳播運作機制看 Meme 圖

「簡單改個名就成世任嗌,抵啊!」:從 Subway 終身免費優惠看從眾效應

韓國「書峴站無差別傷人事件」,如何引發社會脈絡效應

說謊與選擇相信謊言的人,一句話貫穿《我推的孩子》整套作品

幽默不自憐,啟發 BTS 專輯時間無所畏懼的概念

伊坂幸太郎《陽光劫匪》奇怪論

《黑鏡》:沒有科技問題,人性都是同樣嘔心

《黑鏡》:後面支撐著是誰的公義

《黑鏡》:社交媒體個人內容被製為「AI 生成」影集

新世代 Gen P,堅定尋找一己 Purpose 和 Playlist

把精神病患所有舉動,都歸類成「因為他有病」

Y2K 青春校服藏著破碎家庭不堪經歷

面臨食材稀缺,以自己的靈魂補上

王爾德 論藝術

西方人類學家如何看待冥婚?

梁碧芝、李靖筠、楊天宇、顧定軒 專訪:網暴・AI・​​電子靈

柏拉圖 光明論

托夫勒 現代文盲論